“艺术学理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立足鄂东南,面向湖北,辐射全国,坚持“凝练方向、汇聚人才、打造平台、提高水平、服务社会”的学科建设思路,贯彻“艺工结合”、“文工互补”的建设理念,以矿冶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器物研究为纽结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队伍,引领和支撑地方文化建设,现已形成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特色鲜明的学科。
(一)学科沿革
“艺术学理论”学科创建于2011年,同年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2年获批为“十二五”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2013年,获批“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二)学科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以矿冶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器物研究为纽结点,聚焦黄石地区乃至长江中游悠久的矿冶文化历史和丰厚的矿冶文化资源;研究视角独特,兼顾艺术形式与文化语境,从艺术的维度挖掘矿冶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蕴与生命活力,地域特色显著,研究手段新颖,注重学科交叉、器道交融、文理交汇。器物美学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较大的影响;矿冶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处于国内先进地位,为构建地方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城市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艺术学理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召开研讨会
(三)学科研究方向
该学科目前下设艺术美学、艺术史和文化遗产保护三个研究方向。其中,艺术美学研究涵盖器物美学、休闲美学和文艺美学,力图从各个层面和角度揭示矿冶文化中美的规律和艺术规律。其中,器物美学研究将美学与考古学相结合,对古代器物进行审美透视。艺术史方向涵盖美术、设计等艺术门类,旨在挖掘整理矿冶艺术的历史流变和文化风貌,考察矿冶文化元素与各类艺术相互激荡融合的轨迹,阐明矿冶艺术在文化脉络中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涵。文化遗产保护方向涵盖矿冶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掘、保护和再利用以及国内外矿冶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借鉴等内容,旨在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转型等相结合,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四)学科队伍
学科团队现有成员45人,拥有博士学位成员占比40%。成员中,教授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东楚学者”计划2人;“鄂东南矿冶工业遗产数字化复原与虚拟展示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现已形成了一支年龄及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研究方向稳定的学科团队。
(五)学科平台
该学科现有“长江中游矿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公共文化研究中心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服装设计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美岛工业园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省级教学和科研平台。
(六)学科成果
学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对接湖北省51020产业集群,取得了一批成果。近5年来,主持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5项,出版学术著作(含教材)15部,纵横向科研到账经费2000多万元,发表核心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百余项。多项科研成果直接服务于黄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科所属的“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学”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材料学、研学旅行为省级一流课程。学科围绕湖北省重大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及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连续5年在校友会(艾瑞深)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中位居全国前五。
“艺术学理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举办器物美学专题论坛
“艺术学理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举办中国休闲哲学论坛